荒謬世界 — 認識自己

Vinson Chen
May 1, 2023

--

我們時常在外面看到每個大師和每個名人都在跟年輕人大力鼓吹說:『我們要認識自己,不用在意其他人的目光。』,這種特別強調個人主義的必要性的論調。

但對我這種老人來說,除了聽到耳朵長繭沒反應之外,也越來越懷疑這句話,甚至開始覺得這句話不只是廢話,更有可能還會誤導別人。

首先我會想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認識什麼自己?

當一個人觀察自身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自己有很多種面向,因此什麼叫認識自己?是認識那個單純只有慾望的動物性的自己?還是那個在算錢時斤斤計較的偏向理性的自己?還是那個看電影看到一半會哭的感性的自己?還是那個在意國家大事的大我?亦或是那個只在意自家門前一畝田的小我?

即便我們先不在意自己如何觀察自己的角度,我們先從外界如何回答『認識自己』這個問題的角度出發,也會發現很奇怪的事。當我們看了一遍認識自己的案例後,我們會發現社會好像把自己這個東西給神格化了,就好像我們只要認識了自己一定會找到一些偉大的事情可以做,比如常見的因為認識自己放棄百萬年薪而透入志工或是因為認識自己而在 30 歲才投入演員的生涯。不覺得奇怪嗎?為什麼那個認識到了動物性的自己,所以每天吃好睡好能躺著不動最好的,並且每天只顧著玩樂而不想著如何自力更生的我,並不會被別人說:『哇!這個人超認識自己的耶!好想要跟他一樣!』

而近期流行的中國的躺平文化、歐美的安靜離職,某部分便是對於此的反撲,誰說認識自己後一定是奮發向上,努力的嘗試活在這無盡追求的資本社會中,或者幫助這個對自己並不公平的社會呢?為什麼我不能認識到那個想在痛苦的上班中偷懶,能領乾薪就領乾薪,甚至剛好還能趁機報復一下代表資本社會象徵『老闆』的自己呢?

總結來說,認識出來的自己是個混吃等死當啃老族的自己跟另一個是專注於拍出這個社會底層聲音的導演的自己,這兩個自己是等價的嗎?假如不是等價的,誰來決定這個價值的衡量的?

這就帶到了我的第二個問題

認識自己的過程如何能不在意外人的眼光或支持?

首先要說的是延續上一題的內容,當我們需要去衡量什麼樣的自己是好的,怎麼可能沒有在意別人的眼光,我們頂多說我們只是忽略了一群人的觀點,比較去在意另外一群人的觀點而已,比方說我不在意爸媽叫我不要放棄學業的觀點,轉而去相信網路上那些喜歡我的觀眾們的觀點而持續做我的 Youtube 頻道。

另外即便我們真的找到了一個全世界都不贊成你的事情,而且還要是一個真的可以幫助(我是會想說聲怎麼可能?!)世界的事,至少你肯定是在追求一個未來可以獲得他人眼光和支持的事。

簡而言之,我會疑問的點是,人到底要怎麼不透過他者來認識到自我,甚至是肯定自我,對我來說,人一定是要看著鏡子裡的身體才能知道自身長怎樣,而對於更空泛的社會自我來說,就必須透過他人的眼光,才能定義出和知道自己的社會我樣貌。因此必須認知到身為群體生物的人類,不是在追求別人的眼光就是在追求別人眼光的路上。

最後,其實我也不是非常非常反對『認識自己,不要在意別人目光』這個觀點啦,只是我覺得認識自己真的是非常初階的一步,每一個人從小就在認識自己,只差你有沒有有意識地在認識自己,我討厭OOO,那為什麼?是因為老師說你很差嗎?是因為剛好第一次考試的時候考不好?還是只是因為那堂課剛好在早上,而你都晚睡沒精神?而不要在意別人目光,也只是要每個人不要這麼在意單一個案或群體的眼光,放眼世界只要有 0.1% 的人支持你,你還不馬上成為百萬 Youtuber ?也不要那麼在意一小段時間旁人的不諒解,他和你都只是需要點時間接受並消化兩邊的不同。

--

--

Vinson Chen

不甘願只做個Android工程師,想得到眾多稱呼的男子,目前正在嘗試使用鍊金術將軟體、管理、Machine Learning、商業、哲學全部混為一談